咨询电话: 029-85385207
关闭窗口】【打印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融媒体传播

日期: 2022-06-27 00:00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融媒体传播

在“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融媒体传播条件下,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应充分借助融媒体优势,拓展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构建理论传播网络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嵌入融媒体大平台,实现理论传播“全覆盖”。近年来,媒体融合快速发展,中央、省、市、县级“四级”融媒体发展布局逐渐形成,功能不断升级。四级融合扩大了宣传的整体性、联动性,同频共振效应逐步显现。新形势下,可以把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嵌入“四级”融媒体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在“大思政”指导下,运用系统思维,把理论与舆论、网上与网下统筹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主流舆论矩阵,实现“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就在哪儿”。作为创新理论传播主力军的地方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县级融媒体平台,把理论传播与信息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起来,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导和推动实际工作,一方面学以致用,解决群众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服务群众中,春风化雨般地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运用融媒体新技术,创新理论传播新样态。融媒体的“融”也体现在技术的创新与融合上。把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积累的内容生产优势与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后,可以满足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多元需求。这些融媒体新技术可以灵活运用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一方面可以强化技术应用,通过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创造出体现融媒体技术,契合受众喜好,样态新颖,可看、可听、可感的创新型理论传播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融媒体互动功能,设计一些体验式游戏,诸如“学理论来通关”和虚拟场景的理论教学等,满足受众的互动和社交愿望。

以受众为中心,运用融媒体实现理论传播的“精准化、高效化”。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受众主要是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不同受众因地域、年龄、性别、民族或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对传播的内容喜好各不相同。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最大化效应,就要回归受众本位,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满足受众多元需求。一要借助融媒体的技术优势找到受众的特点,给受众进行“精准画像”。二要使用智能时代算法分发模式,在保证海量内容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精准匹配的同时,推出“菜单式”“点播式”“互动式”的内容传播模式。三要考虑受众对不同平台的需求,把握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比如广播的快捷、电视的直观、网络的互动等特点。

以内容为王,创新理论传播的新语态。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无论是文字、图片、音视频,还是海报、动图、H5等,所有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融媒体传播一定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在加快推进理论传播内容的系统性创新、持续做好重大理论主题的传播工作的同时,要适应融媒体传播特点,丰富理论传播的语言方式。既有“高大上”的站位与格局,也有“接地气”的风格和态度。这就需要提高表达水平,使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思想。一是语言表达简短精练,化繁为简。融媒体移动化发展带来“碎片化”传播,受众很难接受长篇大论,语言简洁、提纲挈领更能抓住受众注意力。二是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巧用网络热词。三是善于使用口语、地方俗语、流行语等,善于使用打比方等修辞方式,诸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幽默。四是善于“大主题,小切口”,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把深奥的道理、艰涩的概念、复杂的问题等,通俗易懂地解读出来。同时,可以把党的创新理论嵌入新闻的各类题材中,无论消息、专题、评论、访谈、直播等都应有党的创新理论的专栏、专题等;嵌入到文化产品中,诸如小品、情景剧、歌舞、相声、音诗画等,通过融媒体平台多角度、多题材地传播。总之,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遵循融媒体传播规律,尊重“社交媒体”传播特性,以平视、亲民姿态发声,语言更鲜活、生动、有趣,不当“教师爷”,不居高临下,避免刻板生硬的空洞说教和艰深晦涩让人不知所云的讲解,真正引导人们走进理论深处,感受理论的智慧、力量和温度。

学习融媒体传播规律,建构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网红”宣讲员。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中,发现和培养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社情民意的理论宣讲人员尤为重要。无论是理论专家、教师,还是党员干部,都要积极适应融媒体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学网、懂网、用网”,掌握融媒体传播规律,不仅熟练使用融媒体传播平台,还可以建构“自媒体”传播平台,发挥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功能,推出“爆款”理论解读,成为“网红”宣讲员。在理论传播中,可以孵化类似“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作室”等优质项目团队,鼓励推动知名专家、教师等在海内外融媒体平台发挥作用,打造更多“网红”理论专家。还可以实行“揭榜挂帅”竞争机制,围绕重点理论传播工作室、理论宣讲员等,为他们量身打造有个性化的立意新、接地气、受欢迎的融合报道产品,有效提升他们在互联网和受众群体中的“品牌认知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