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29-85385207
关闭窗口】【打印

切实把红色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教学

日期: 2021-10-21 00:00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中,要将红色精神与高校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使红色精神入脑入心,成为新时代青年追求进步、站稳立场、提升品德的不竭精神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规划红色精神课程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重视红色精神课程的系统规划,着力构建培养青年学生红色精神的课程体系。一是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文化教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主渠道作用。开发红色文化教材要注重系统性、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深挖地方独特的红色精神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推动本土化红色精神进课堂、进教材。二是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中的隐性红色资源,强化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各学科专业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时代背景,深入挖掘、整合和凝练课程中的红色教育资源,遵循精准设计原则,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实现教学与育人相协调、“知”与“德”相统一,将专业教育与学生的德行修养、理想信念培养等有机融合。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开发红色研学实践教育课程。高校要联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开设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建立研学实践管理团队和研学导师团队,完善研学经费保障措施。研学要突出红色内涵,聚焦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公共精神等红色主题,采取项目式教学法,以青年学生为中心开展主动性、开放式、互动式和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研中学”和“游中学”,注重体验式教学,形成校内校外一体化的红色精神教育课程体系。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精准设计红色精神教育内容。红色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演进过程,经历了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和不断创新的发展阶段,其时空跨度大、呈现种类多、表现形式广,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养料。红色文化教育既要尊重历史,深挖红色文化遗产,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挖掘和利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激发红色资源新活力,彰显时代特色。为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取“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形式精准设计教学内容。一是“点”之维度,即红色文化中的基础知识,可根据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魂”四个类型设计教学知识点;二是“线”之维度,即红色文化发展的主要线索。按照红色文化发展的时间历史线索可将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魂”横向纵向连接,构成网格化的知识体系;三是“面”之维度,即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中从“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精神”三个层面设计教育内容;四是“体”之维度,即基于“点、线、面”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基础,促进青年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通过“点、线、面、体”的形式让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精准化、层次化和立体化,培养青年学生的系统思维,对红色文化有全貌和实质性的理解,同时重视青年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培育及践行。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红色精神入脑入心。增强课程吸引力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避免空洞的灌输式说教,突破学生只停留在“听”的阶段,根据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注重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为此,在教学模式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课上课下联动,构建多维度综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开拓创新,采用案例故事化、影视欣赏、情境讨论、角色扮演、戏剧表演、VR体验等教学法来增强红色精神教学的吸引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进红色精神内化,真正入脑、入心,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采取融故事性和生动性为一体的戏剧教学法,遵循真诚、尊重、同感和对话探究性原则,通过让青年学生观、编、演革命戏剧,使青年学生真正融入鲜活的革命历史情境中,引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感受革命精神,激发深度思考。